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资讯 > 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升级是“兴国之器”

发布时间:2016-12-30 10:25:59来源:凤凰评论

  文丨特约评论员 莫开伟

  前几天,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持续刷屏。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国建造的汽车玻璃厂正式投产,他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一些对制造业企业生存状况的看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经济继续上行压力依然较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困难更为突出。前三季度,第二产业仅增长6.1%,低于第三产业1.6个百分点。也许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曹德旺在美投产办厂,资本出海,这样稀少平常的事情才会搅动全社会敏感的神经。

  尽管我国制造业正面临重重困难,但不可丧失信心,盲目否定,更应保持冷静心态,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制造业优势与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中国制造有强大的系统配套和集成能力,具备较大的生产潜能和发展空间。

  “一个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发展,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够完成所有配套工作,而在其他国家可能需要半个月。”这句出自很早就走出国门发展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话,形象刻画了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无可取代的产业链优势。

  在众多拥有海外业务的中央企业,都能听到许多类似案例:一些国家在建设大型工程时,开始选择西方企业承接,工程进展中系统成本急升远超预算,不得不回过头来求助中国企业,并就此认识到中国制造在系统集成和产业链方面的强大优势。

  这种优势还在继续强化。此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核心数据显示,入围门槛由上年的67.1亿元升至68.1亿元,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实现净利润继续保持升势;同时,入围中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数量增6家升至266家。

  二是巨大的市场潜能可以供挖掘。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升起,为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市场。

  每年大幅增加的“双11”成交量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但网购“双11”的交易表现,还是直观地显现出内需的巨大潜能。“双11”从侧面印证了激发内需还大有可为,也预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和主动力。火爆的网购成交背后是巨量的消费潜能,如何能抓住、分享这一商业机会,是每个企业特别是中国制造企业需要深思的问题。

  三是我们有较强创新的潜力和创新基础;加之国家对制造业重视及投入加大,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动能。由此,要对我国制造业总体充满信心,切不可妄自菲薄,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也不应盲目乐观,应看到我国制造业存在不少劣势,除了来自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先进科技制造业冲击使我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底端因素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税赋的确比欧美等国家高。

  此外,中央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因地方政府财力困难,存在悬空或截留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收“过头税”就是最好说明;而且不少地方名义税负有所下降,其他不明不白的行政性审批收费闸门又被重新打开,企业各种变相负担依然不减甚至有所加重。

  显然,减轻制造业税赋负担、提振制造业信心、避免更多制造业外迁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刻了,各级政府应增加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参与降低制造业税赋负担这场社会革命,彻底砸碎各级政府伸向企业“乱征税、乱收费、乱摊派”的“有形脏手”,落实好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等政策精神。

  第一,加大降低税赋让利力度,在全面营改增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各项税率,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优惠税收政策带来的利好,我国宏观税赋还是微观税赋,都有较大降幅空间。

  第二,加大对企业税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建立惩处机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施政考核目标,净化税费环境。

  第三,加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力度,将能放开的审批事项全面放开,将更多的政府“权力”让位于市场,给企业更多大、更多的主动权和自由裁量空间,消除一切捆绑企业手脚的体制性制约性因素。

  第四,采取切实可靠措施,降低各项要素生产资源成本,为降低企业成本提供现实可能。主要是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力度,实现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第五,各级政府树立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理念,消除唯GDP政绩观,提高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和远见性。消除投资化重复建设,扭转地方政府“宠爱”虚拟经济的作法,制定制造业兴国战略,夯实制造业“2025”基石,将起作为振兴中国经济的最重要产业支柱。

[ 责任编辑:k ]

标签:中国制造 兴国之器 制造业 财政 税赋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质讯

每日质量报道
分享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事务

Copyright © 2014-2017 zhiliang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14-2017 每日质量报道 京ICP备17016396号-1